宝鸡高新第一中学
践行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研学旅行意见”的探索
文 / 张晓燕
【新闻背景】 2016年 11月 30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等 11家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提出,将进一步推动各地研学旅行快速发展,同时,规定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早在这个《意见》发布之前,从2015年 1月开始,宝鸡高新第一中学已经率先迈开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外出游学、研学的探索步伐,而且活动开展后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认可,也为宝鸡解读国家 11部委的《意见》提供了具体真实的样本。
探索一
提高课程质量摆正“游”与“学”的关系
《意见》要点: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宝鸡高新第一中学,是宝鸡中小学当中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外出游学研学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 2014年 9月筹划, 2015年 1月组织实施,在学校刚刚开办半年,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终极目标,经过英语选拔的 30名学生,赴新加坡开展为期两周的“发现之旅”学习交流。当时社会上对他们的做法议论很多,认为学校私自出面组织学生出国游学,是变相赚钱。最终他们依照国务院游学指南,在 30位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出国游学“试水”活动成功举行。学生们在南洋理工大学英语课堂学习、在环球影城体验场景交流、在科技馆和新生水厂感受创新科技,都说印象非常深刻。回国后,学校又组织全校学生分享游学感受,甚至用英语演讲,展示游学的收获。有的同学还被宝鸡广播电台邀请去做游学节目访谈,再一次给了参加游学的同学总结、提高的机会,让游学实践变成同学们深度学习的宝贵资源。
之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高新第一中学继续尝试,2016年暑假组织了 5名优秀学生赴英国参加青少年大使交流项目。 2017年1月 17日,他们还将组织 17名学生赴美国加州蓝带高中参加为期 15天的浸入式交流学习。
这些学生外出游学都是由本校老师带队,在当地一所中学学习,学生住在寄宿家庭,和当地学生一起上课,感受不同的教育模式。他们与当地的中学直接对接,以课堂教学为主,上午封闭式学习,下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在学习的城市参观游览,改变了以前跟随旅行社“游学”,奔走于不同城市之间观光,只用少量时间学习的情况,使学生在切实的“游”与“学”之中,了解先进国家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开阔视野,发展思维。
据了解,高新第一中学除了走出国门游学以外,还把国际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引进学校,成立了 EA国际课程学习中心,专门为具有出国学习愿望的学生提供小班制教学,兼顾国内国际课程学习,培养双语基础,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目前国际课程班已经进入常态化教学。
高新第一中学校长吴文博说:“走出宝鸡,参加国际、国内游学课程,可以让那些有梦想、能自律、肯吃苦的孩子体验不一样的行走课堂,让他们知道宝鸡之外的世界有多大,同时也会因为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而对自己本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更加自豪。”
探索二
不能空手而归每天评价“游学”收获
《意见》要点: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游学、研学,学生到底能收获什么?过于商业化的路线、走马观花的行程、蜻蜓点水的体验,会让孩子们的游学经历大多流于形式,收获甚微。因此,高新第一中学从第一次组织游学开始,就努力探索由学校设计课程内容和方式并参与整个游学实践活动过程,委托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或机构落地组织,在一个城市的学校固定学习 7-10天,浸入式课堂学习的同时适当观光领略异地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
所以,高新第一中学每天的游学活动都是由学校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分享是每天的必修科目和必做环节,每天都要在“游学课程手册”上记录自己的收获。去了哪里?看到什么?得到什么启发?当地的民俗有哪些?你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等等。这样的游学课程,使学生们自主、积极地探索和学习,在生活自理能力、价值观、英语水平等多方面均获得有益成长。
高新第一中学副校长胡小平介绍说:“高新一中自主研发的 49种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文化课之外,为了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精心编制实施的,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校本课程在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打牢学业基础、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走出国门游学研修,是学校的校本课程之一,我们要让学生的假期在求学的路上,在丰富他们人生的路上,而不是在手机 QQ里、在电脑游戏中。这一点,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学校会给学生全方位提供‘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机会。”
在组织学生外出游学之前,学校对带队老师都要进行严格培训,精心制作课程手册,要求学生游学绝对不能空手而归,每个游学学生的课程手册都写得满满的,记录着他们对学习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另外,在安全方面,学校和对方机构都非常强调由本校老师跟随出行,分组管理,由于全是本校学生,彼此不陌生,沟通顺畅,能够团结协作。相对于社会上的散拼游学,学校的组织和实施具有特别突出的教育教学内涵和特色。
游学归来的学生们都表示,在青少年时期走出宝鸡、走出国门,遇见不同国家的老师,结交不同国家的同龄朋友,上全英文的课程,他们直观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激发了努力奋斗的豪情。
探索三
本地、国内游学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见》要点:各地遴选建设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
在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
孩子们对世界的爱就是从对家乡的爱开始培养起来的,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符合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培养规律。《意见》把乡土乡情纳入研学旅行的范畴,有利于规范我国的海外游学市场秩序,扭转舍近求远修学旅行的本末倒置现状,对培养合格的文化交流使者具有重要意义。
比起出国游学,高新第一中学更重视在宝鸡当地和北京等地组织研学游学活动。
高新第一中学始终把游学、研学活动列为学校定期开展的 49项校本课程之一,他们从 2014年 10月开始,就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宝鸡植物园开展“亲近自然•探索奥秘体验式实践课程”,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展“英语学习社会实践课程”“历史实践课程”,到宝鸡民俗博物馆开展“品读民俗风情体验式实践课程”,通过实地研学、动手操作,实地了解宝鸡青铜文明和周秦文化。学生们制作精美的手抄报、动画PPT,表达对家乡悠久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喜爱。
2016年暑假,他们组织了四百多名学生去北大清华开展了科技人文探索之旅,与清华状元面对面交流;参观中国硅谷——中关村,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前景;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参观生产流程;在北京天文台观测奇妙的宇宙星空。
在当地游学研学结束后,学校要求学生用文字总结行程,写出对宝鸡历史文化、社会发展、中国飞速变化的感受并彼此交流。让假期不再单调,让旅行不再只是走马观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成长就是不断经历的过程。教育部等 11部门自上而下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政策推行将从需求端拉动游学研学行业的发展。宝鸡高新第一中学,已经在实践探索方面为全面解读《意见》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 ,身体或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愿我们的学生在成长道路上能经历更多、更美的风景!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