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安全防护之
预防网络电信诈骗
请家长带领孩子学习
学生防诈篇
划重点
01
游戏交易诈骗!
套路:骗子通过互联网发布“高价回收、免费赠送”等信息吸引关注,然后要求添加好友,私下转款,或诱导受害者前往第三方钓鱼平台进行交易,并以“账户冻结、交易失败”等方式让受害者多次转账,或直接盗取账户,达到骗财目的。
不要轻信“低价出售游戏币、高价收购游戏账号”等陷阱,游戏账号和装备的交易一定要在有保障的正规交易平台进行。
划重点
02
冒充亲友诈骗!
套路:骗子通过盗取社交软件,冒充当事人与其好友聊天,通常以急需用钱、缴纳各类费用等理由让受害人向指定的账号进行转账。
如遇到同学、老师、朋友在社交软件上提出转账请求,一定要通过电话、视频等确认对方是否为本人。
划重点
03
兼职刷单诈骗!
套路:骗子通过短信、社交平台发布简单又多薪的网络兼职广告,引导受害人参与网络兼职“做任务”,受害人完成初步的刷单任务后,诈骗分子会返还小额佣金获取受害者的信任,之后刷单任务的金额会逐渐增加,然后平台会无法提现,甚至要求支付“保证金、解冻费”等。
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切勿相信网络上的“关注即返利、领取小礼品”等刷单广告。
划重点
04
购票改签诈骗!
套路:冒充航空、铁路公司的工作人员,以车次延误或飞机故障延迟起飞等理由,主动要求对乘客进行改签并理赔,并发链接让受害人填写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当受害人将信息填写完成后,诈骗分子便远程登录其银行账户将钱席卷一空。
当接到航班、高铁需要改签退票的电话或者短信时,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
典型案例
游戏诈骗案例
某市一学生周某在游戏内收到一条陌生人发来的信息,称要收购其游戏账号,但是需要到对方推荐的网站进行交易。协商好价格后,周某便与对方进行了交易,却发现账号内的钱款无法提现。客服称其违规操作导致账户冻结,需要缴纳解冻费才可提现。周某转账后发现依然无法提现,这才意识被骗,共计损失2000元。
刷单诈骗案例
某中学一学生孙某在学校宿舍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赚钱扫+一个二维码”,之后就扫码按客服的指示选了48元套餐,得到50返现,第二笔付399,得到返现487,然后孙某就转到大额刷单,但这时客服说孙某操作失误没有给返现,要再次转账,孙某转了几次后对方依旧不给返现,此时孙某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共计损失31000元。
冒充亲友老师案例
某市一女子沈某收到陌生号码短信,对方自称是自己女儿吕某,以学校联合教育局邀请清华大学展开培训为由让沈某付学费,还推荐了“教务处张老师”微信,“老师”向沈某声称培训英语和数学费用一共50000元,沈某看到自己女儿的身份证和限时15分钟转账图便相信了,转账后给班主任打电话才发现被骗。共损失50000元。
防范策略
八个“凡是”须谨记
警方提醒
1.不轻信任何宣传免费送游戏皮肤或游戏道具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时骗局。
3.不轻信网络上随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信添加陌生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4.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手机和打开软件的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5.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加强对孩子反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 |
![]() |
![]() |
![]() |
![]() |